[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亦可以寫為「朝四暮三」,源於養猴人詐騙猴子的故事。 「朝三暮四」比喻人心意不定、反覆無常。

故事:

戰國時代的哲學家莊子曾用一個寓言來說明人常常自以為是卻不自知。故事講述一個養猴人每天原定早上餵猴子三升橡實,下午餵四升橡實。猴子們嫌少,於是養猴人就改成早上餵四升,下午餵三升,猴子們卻滿足了。

事實上,只是改變了朝暮餵食的數量,猴子卻自以為變多了。

後來從這個寓言演變成「朝三暮四」這句成語,比喻人心意不定、反覆無常,或事物變化無定。

例句:

1.請盡快做好選擇,不要朝三暮四。

2.她行事向來果斷,不是個朝三暮四的人,別再冤枉她了。

圖:Pixabay.Elmer L. Geiss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