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界限的陪伴,讓孩子在關心中獨立

 

記得有一次在台北內湖,攀登一座需要攀岩的山,遇見了一對父子。那個孩子非常小,約莫學齡前吧,看著爸爸帶他來爬山,有點膽戰心驚。孩子在攀爬的過程中,不慎摔了一跤,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我原先以為那個爸爸會和我經常看見的父子一般,對孩子罵說哭什麼哭,但我卻看見了意料之外的事情。

只見那位父親溫柔的對孩子說,沒關係,自己站起來,來爸爸這裡,爬山本來就會有跌倒的時候,再站起來就好了。

頓時之間,我看見了課本上的安全依附教養方式,竟在我眼前上演。

放任與嚴厲?兩個都是極端

有些父母在教養孩子時,會採取放任的態度,對他們而言,他們擔心,如果未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便會遭到心靈創傷,於是他們採用極度關愛的方式教養孩子。

如果這個爸爸是放任的父親的話,我大概可以想見他會對著地上罵,什麼爛石頭,居然絆倒我的小孩,然後再對小孩說,不痛不痛,爸爸呼呼,你最棒了,回去給你吃糖果。

對放任的父母而言,滿足孩子一切需求,似乎是他們愛孩子的最高準則。但他們沒能想到的是,這個世界有這個世界的無常,無論是人際間的、考試上的,或甚至是天災人禍,父母不是神,不可能幫助孩子度過一切的痛苦。

而嚴厲的父母,則是擔心孩子被過度保護,因而什麼都要求孩子獨立,我可以想像如果這個爸爸是一個嚴厲的爸爸,他勢必會對孩子說,哭什麼哭,再哭我們就回家,要來爬山就不要怕痛。但此時孩子需要的是爸爸的陪伴阿。

也許你會感到困惑,除了放任跟嚴厲之外,還有第三種教養方式嗎?

有界限的陪伴,讓孩子在關心中獨立

事實上是有的。這樣的陪伴方式,我將之稱為有界限的陪伴。什麼是有界限的陪伴?我覺得它包含三個要素:

1. 帶領孩子看到現實

2. 不否認孩子的感受,並進一步同理

3. 做孩子的安全避風港與安全堡壘,陪伴孩子找出方法

在依附理論中,一個好的依附對象,要具備安全避風港與安全堡壘的功能,亦即當孩子受挫時,能夠信任地回到依附對象身旁,躲進避風港,等待狂風暴雨過去;在平時風平浪靜時,能夠在依附對象的鼓勵之下,勇敢的去闖,好似依附對象就是他的堡壘一般守護著他。

為什麼說,有界限的陪伴,父母需要具備這三點呢?當一個孩子受傷時,無論是身體上或心理上的創傷,那都是很痛的。即便今天一個人已經到了青少年、成年早期、甚至是中年、老年,每個人都需要陪伴。

 

而好的陪伴,意味著對方願意承認你的感受都是真實的。請記得,承認感受是真實的,並不意味著世界就要按照我們相信的樣子運行。跌倒會痛,但不意味著山就應該被剷平,也不意味著痛是虛假、不該被承認的感覺。

所以我認為,好的陪伴,是在承認世事艱難底下,做對方的避風港,讓對方感覺到有人可以支持自己度過難關,但度過難關的依然是自己,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必須要自己過,但是在心理上,有人會支持你、讓你有更多的能量走過。

我覺得這才是好的陪伴,好的陪伴,是適度的、有界限的。而這位父親,正用身教示範了何謂好的陪伴。

 

文:Psydetective-貓心 https://www.facebook.com/Psydetective/
圖:LaterJay Photography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