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自控的好瓜瓜~上學後的持續
以「情緒自控能力訓練」舉例來說~
一、 嬰兒時期:訓練孩子了解哭不能解決問題,
每個月使用哭鬧調教法縮短孩子哭鬧的時間與出現次數。
二、1歲後~說話前:訓練孩子注意到無論環境是否改變,哭鬧也都不能解決問題,開始注意孩子情緒與社會互動的關係,不阻斷孩子接觸到引爆情緒的原因,而在孩子情緒表現較差時繼續使用哭鬧調教法。
三、2.3歲~3歲:讓孩子逐漸以語言代替哭鬧的表達方式,不和孩子說娃娃語(疊字),這樣有助於更快速讓孩子學會完整且具體的陳述方式。此一時期讓孩子擁有較佳表達的能力。
四、3~4歲:引導孩子脫離如起床氣…等非理性情緒的情況,多用舉例與自創的生活小故事,讓孩子了解自己情緒表達不佳造成的困擾與麻煩,絕對在孩子的情況稍微進步後給予精神鼓勵與讚美,這可能是一個大大的擁抱加上口頭讚美,也可能是摸摸孩子的頭給予微笑說:「你好棒!」
五、4~5歲:著重讓孩子與鄰居同儕或親戚長輩的互動,並準備踏出小社會前的情緒加強與自控,此時孩子應是以理性代替忍耐,以抒發代替憤怒或破壞。
六、5歲後至今:對於突發的不良情緒給予提醒、建議或協助,加強孩子理解更多的情緒反應,避免灌輸孩子情緒是差勁的東西,而告訴孩子情緒是人類正常反應所以得學會控制。
※以上皆具備「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為中心主題,因為我們愛孩子、我們也希望別人愛孩子、更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愛別人,情緒可是阻斷人與人情感的大殺手!
–未完待續–
文:快樂瓜爸和瓜媽 更多文章:https://doe520.pixnet.net/blog
圖:Pexels.Ron L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