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總是滿肚子怨氣?試著了解自己的情緒吧!
人生在世,我覺得最難的就是面對自己的情緒了,日常生活如此,碰到小孩子更是容易讓我們烏煙瘴氣。
我未曾有過帶小孩的經驗,不過在面對情緒這件事情上,由於我的情緒非常的豐沛,倒是可以分享一些我所學到的東西。
最近在看一本書,《遠離!傷人傷己的情緒風暴》,從書中學到了許多關於情緒調節的秘方,很希望能和讀者分享,這一篇文章就來談談裡面提到的憤怒與焦慮吧。
憤怒來自於失望
為什麼我們會對一件事情感到憤怒?憤怒最原始的作用是要提醒我們「有事情卡住了,進展的不順利。」例如在帶小孩子的時候,很常會遇到的狀況就是,好不容易安頓好孩子,要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孩子卻又突然來找自己的麻煩,讓自己手頭上進行到一半的事情做不下去,要回來安撫孩子。
作者說,憤怒的原始意涵是困擾,正因為事情不如我們所願,所以才會覺得很困擾,進而出現不符合預期的憤怒。
因此在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出兩種選擇:
1.讓不順利的事情,順利進行下去。
2.改變自己,不再期待「應該順利下去」。
要照顧孩子,常常就得面臨事情被打斷的困擾,千萬別小看帶孩子的難度。如果你是負責出外工作,把孩子交給另一半來帶的人,別因為自己負責賺錢,就覺得比較偉大,帶孩子的突發狀況,絕對比職場來得還要多。
焦慮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
憤怒代表的是困擾,而焦慮則代表著「並未確保安全」。許多新生兒的父母會感到很焦慮,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相信除了喜悅之外,那些手足無措感也是真實的。
那麼,該怎麼面對焦慮呢?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要先區分你的焦慮是哪一種焦慮。焦慮有兩種,第一種是「可消除的焦慮」,第二種是「只能默默承受的焦慮」。
面對第一種焦慮,我們的做法是「把未知的事情變成已知的」,例如面對育兒的不知所措,請教專家關於嬰幼兒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很實際的做法。嬰幼兒的成長過程,心理學上叫做發展心理學,可以找尋這方面的書籍閱讀,而對於成為人母的情緒調適,我則推薦洪仲清老師的《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第二種焦慮則是「只能默默承受的焦慮」,即便你看了再多書,都會有一些突發狀況是你沒辦法預知的,有時候孩子「歹育飼」,時常得面對許多突發狀況,或許白天你還要上班,那麼適時尋求可以在情緒上支持你的人,透過相互安慰的方式,讓自己了解到這件事情本來就不容易,就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必要的話,告訴親朋好友「最近我帶孩子比較累,可能會比較容易焦慮」讓身旁的人能夠有機會覺察到你的狀態,也是重要的一件事情。
文:貓心—龔佑霖 (心理作家。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相關系所碩士) https://womany.net/authors/conangoro0401
圖:Pixabay.ruslana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