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生氣才是好父母?心理師:學會走出情緒更重要
肉圓爸事件
最近的肉圓爸事件造成了許多後續的影響,而家暴又再次成為人們關心的議題。
為什麼會有家暴的發生?如果用心理諮商的角度來看,其實背後隱藏著的就是,施暴者認為受暴者須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家暴的發生,難用單一因素來解釋
一場家暴的發生,背後可能牽涉到了個人的性格、情緒控管、從小所受的教養方式、家庭經濟狀況,乃至於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要用單一原因來解釋,實在是太過困難。而這一篇文章,我也不打算做學理上的探討,而是希望能把焦點擺在「父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控制情緒,不代表不能有情緒
有些人以為,一個人的情緒智商好,代表的是一個人不會生氣,總是笑咪咪的。但事實上,這不是情緒智商好,而是善於掩飾自己的情緒,或是只允許自己開心。
我們都知道,我們都有快樂、悲傷、生氣、驚嚇、討厭等情緒,至少在《腦筋急轉彎》這部電影裡,這五種情緒是被活靈活現地呈現著的,當然,除此之外,我們可能還會有恐懼、輕蔑、驚訝等等情緒。既然這些情緒都在我們的腦中,就不可能有人只有快樂這種情緒。
所以說,一個人如果要勉強自己不能有情緒,並不是真的情緒智商好,只是他比較善於掩飾而已。
對我而言,比較好的說法會是,既然我們都有這些情緒,我們要如何去和他們共處。在這裡,我推薦曹中瑋老師的《當下,與情緒相遇》一書,這本書是由一個有多年修為的心理師,如何面對自己的各種情緒。想要修養自己的情緒,得從認識自己的情緒做起。
避免失控,得從認識自己的生氣開始
生氣,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也是我們得以生存下去、保護自己的必要條件。從遠古時代,我們要防禦敵人、保護自己,生氣這種情緒就在演化中被保留下來,到了今日,有時候我們還是得運用生氣這種情緒,譬如說被不公不義的事情冒犯時,我們會透過生氣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而同樣是生氣,又可以分成很多種,從有點不開心、有點生氣、憤怒、火大、氣炸了、暴怒等等,有很多程度上的區分,生氣不會只有一種強度,他會伴隨著我們當下的情境,來展現出不同的樣貌。
所以第一步,我們要先學會在情緒來的時候,或是情緒離開之後,意識到自己當下或剛剛處在什麼樣的情緒裡面,這是一件很細膩的事情,並不容易,但卻很重要。因為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處在怎樣的情緒裡面之後,才能看到自己當下的狀態。
大腦的兩種系統
我們大腦在處理情緒時,有兩條不同的系統,第一條系統是將外界刺激直接通往我們的情緒腦區,第二條系統則是經過我們理智的區域,再通往情緒的腦區。因為在演化上,第一條系統比第二條系統更早出現,所以也比較發達,自然而然的,我們常常是先有了情緒,才意識到自己處在什麼樣的情緒裡面。第一條系統不容易被改變,但第二條系統,因為通過理智的大腦,所以我們有機會去鍛鍊它,藉由覺察自己的情緒,來改變我們因應情緒的方式。
如果一個人常常因為情緒失控而做出難以挽回的事情,那麼有可能是他的情緒實在是太強烈了,也有可能是他比較少去使用自己的第二條系統。
當憤怒來臨時,你需要給自己時間與空間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冒犯到了我一個朋友,她跟我說了一句話:「我現在很生氣,你給我時間,我需要調適一下,好了我會告訴你,不會跟你斷絕往來。」聽了這段話,我就覺得她的情緒調適能力不錯。為什麼呢?誠如前面提到的,人的情緒大腦系統分成兩條路,既然第一條路遠比第二條路快速,那麼我們就需要給自己時間和空間消化。
所以說,如果要面對一件讓你生氣的事情,我覺得有三個步驟可以做:離開、沉澱、回來。
情緒調適3步驟:離開、沉澱、回來
當你覺得某件事情可能會失控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先離開現場,有時候要說出像是我朋友那樣的話是很困難的,不過沒關係,就算說不出來也不代表是你的錯,因為那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而且會隨著你遇到的事情與時間點、當下自我的狀態而有所改變。
不過沒關係,能夠快速離開,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了。而什麼是沉澱呢?沉澱就是,做一些能讓你靜心的事情,散步也好、聽歌也好、睡覺也好,重要的是這件事情是能讓你放鬆下來的,而不是讓你變得更激動,有些人可能覺得去打打電動好像不錯,但是在打電動的過程中,遊戲的介面會讓你更加緊繃,反而占去了你大腦的資源,讓你沒辦法有時間去思索自己生氣的原因。
很多人生氣的時候,會很想抓出元兇,到底是誰害自己生氣的?然後把元凶好好懲罰一頓。但事實上,我們的成長背景都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地雷,誰也沒辦法為誰負起責任。兩個人的關係能夠維持下去,常常不是公不公平,而是願不願意,因為每個人的差異實在太大,要別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只會讓你覺得大家都虧欠你太多。
也因為這樣,所以最後一步的回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做到的事情。有些人實在沒辦法相處下去,成天都要讓你離開去處理自己的情緒,那自己的人生也就過不下去了。所以最後一步,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有時候你就是沒辦法,你就是還是得回去,尤其在家庭當中,你實在沒辦法就這樣和對方切斷關係,畢竟做為父母,總不可能就這樣把孩子給拋棄了。
為情緒設立清楚的界線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回來?我覺得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情緒界線設立清楚,什麼是設立清楚,就是你知道「當A做了某件事情時,我很生氣」,而不是「因為A做了某件事情,害我很生氣」,這很困難,並不是一篇文章就足以達到的境界,雖然有些慚愧,但作為本篇文章的作者,我也承認我很多時候也做不好。
所以說,情緒的修為並不是一天造成的,這是一個可行的路,但別把它當成一定要達成不可的目標,慢慢來,試著去處理眼前的事情,那就已經很完滿了。
文:貓心—龔佑霖 (心理作家。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相關系所碩士) https://womany.net/authors/conangoro0401
圖:Pixabay.Absolut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