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你不願意和我講話?」因為,你只想著改變我!
「陳老師,我請教你,該如何讓我的孩子願意和我說話呢?」
我抬頭看著這位眉頭深鎖、憂心忡忡的母親。她說,孩子長大後,就越來越不願意和她談話了。她的孩子已經上大學,但只顧著玩社團,荒廢學業多時,眼看著就要畢不了業,母親相當擔心。
「他還願意和他父親說點話,但是,什麼都不跟我講。這樣一來,我就難以知道他在想什麼了。」
我問她,是否知道親子關係如此疏離的原因是什麼?她想了想,告訴我:「會不會是他小時候,我們太忙了,讓他覺得孤單寂寞?還是,他高中時,遇到挫敗,然後整個人就變了樣……?我也搞不清楚,實在找不到原因。」
通常,親子關係緊張、衝突或疏離的背後,總有錯綜複雜的成因,難以一言以蔽之。我又問:「你們不會一句話都不講吧?什麼時候是會開口談話的?」
母親陷入苦思:「很少耶!好像有一次,他跟我說起,他觀察到同學很熱心,會幫忙其他人之類的。總之,都在談別人的事。」
「很好,那麼,當時妳怎麼回應他呢?」
「我就說,你的同學很優秀,所以,你也要認真一點,不要再荒廢學業,到時候畢不了業了……」
呼!聽完,我大概明白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母親談話了。
—
他們親子之間的對話模式,常是在某種機會下,孩子說了一些事情,母親接著就開始勸孩子要用功、聽話,也就是一直講道理。我告訴母親:「如果孩子每次與妳互動,都要接受妳的一番訓話或勸誡,他當然不想再接近妳,壓力多大呀!」
「可是,孩子的課業成績一塌糊塗,難道,我就都不講嗎?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吧!」母親越說越激動,眼眶泛淚,顯然內心充滿無助。
我停頓了一下,用緩慢又低沈的語氣,問道:「所以,當妳這麼做,請問,有得到妳想要的效果嗎?我是說,孩子就此願意用功,或者,更願意與妳說點話了嗎?」
母親深深地嘆了口氣,搖搖頭。
「如果『與孩子重啟對話』和『讓孩子專注於課業』這兩個目標,只能選一個,妳會選哪一個?」
母親又陷入苦思,她問我:「不能兩個都要嗎?」
我說,這兩個目標目前是會相抵觸的,只能選一個,要有優先順序。左右為難之下,她說:「能夠開始對話吧!」
「好,那麼,我們試著重來一次。當妳的孩子告訴妳,有關他同學很熱心的事情,妳是否有其他方式回應?或者,就只是好好地聽,而先不要講道理。」
母親不解地搖搖頭。我舉了些回應的例子:
「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我很喜歡你和我分享生活中的事情」
「你一定很喜歡你的同學吧!他還有哪些很棒的地方呢?」
「我很好奇,你對他如此熱心,有什麼看法呢?」
「哇!我以前也認識一位很熱心的人,跟你的同學有點像……」
母親邊聽,嘴裡邊複誦,似乎正努力把這些話記下來。突然間,她又抬頭問我:「那麼,我就沒機會告訴他,要好好用功讀書了!」
「對!就先別說那些吧!當下,就只專注在,聽孩子好好地把話完整說完,或者把焦點就放在那件事情上就好。」
「我知道,妳是如此急切地想和孩子好好溝通談話。唯有如此,妳才能把妳想講的,也就是要孩子『別荒廢學業』,傳遞給孩子知道。妳一直設法要改變孩子;只是,妳可能不知道,所有想改變別人的意圖,終將會招致抵抗。」
—
當一個人越長越大時,會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獨立性。當任何的互動威脅到個人的獨立性時,為了保有自己的自主權,勢必會做出自我保護的動作,要不是強烈抵抗,就是減少與對方互動,或者,消極配合,陽奉陰違。
而這位母親所有的心思都在煩惱著:「孩子為什麼不好好唸書?」,又發現怎麼與孩子溝通,孩子卻總是不搭理,互動冷淡;於是,便期待透過與孩子有著良好的溝通互動,而達到說服孩子專心課業的目的。
只是,孩子這麼大了,同樣的話一直講,會有效果早就有效果了。無效的方式,做再多也是無效。不但無效,副作用常是把孩子推開,彼此的關係只會更疏遠,也大大背離了我們原本的期待。
當我們在與親人或孩子交談時,總會忍不住想給對方建議與評論,或說起大道理來,這往往是對方最不想聽見的。能不能,多創造一些時光,哪怕是片刻也好,就只是好好地把對方的話聽完、聽懂,或者,帶著好奇,想多知道一些。如果不知道要回應什麼,就只要說:「謝謝你願意告訴我這些,我很喜歡聽你分享你的事情。」如此就好。
當我們不再總是帶著想改變對方的意圖時,對方才會感到輕鬆自在,就像在和好朋友聊天一般。
—
我試著讓她理解:「如果妳覺得,讓孩子願意找妳說話是重要的,那麼,能不能在孩子開口說些什麼時,妳就是專注地聽,不說教也不批評,讓他完整表達。」
「然後,這樣就結束了嗎?」
「對,結束就結束了。但是,他會發現,與媽媽說話的感覺不一樣了,不再是充滿壓力。下一次,他就會願意說更多。而若妳仍繼續保持專注、好奇,不說教也不批評的態度,孩子便會一次又一次,越講越多。因為,與妳聊天是輕鬆自在的。到了那個時候,妳的建議或分享,才會發揮影響力。」
「那麼,他的課業問題怎麼辦?我就不管了嗎?」
我知道,她仍關注這個問題。我告訴她,她可以選擇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孩子成年了,父母也已善盡勸說的職責了,剩下的,就讓他自己從現實經驗中去學到教訓吧!
事實上,在我的實務經驗中,孩子遇到困難或者出現偏差行為,一旦親子關係能夠改善時,問題也會少了大半。別忘了,提升親子關係互動的品質,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前提是,請先放掉試圖改變對方的念頭吧!
文: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 更多文章: http://blog.udn.com/heng711/article
圖:Pixabay.Regina Petko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