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了寵愛孩子,委屈了自己
前陣子看了一部日本電影《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電影裡的單親媽媽為了維持家計,必須同時兼好幾份工作,但是孩子對母親的辛苦卻不領情。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怪裡怪氣,喜歡耍酷,完全不把媽媽放在眼裡,媽媽只好想盡辦法跟孩子取得連結。她開始做起怨念便當,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孩子溝通。
我一邊看這部影片一邊笑,還不時因感動而流下眼淚,從中得到了療癒效果。原來我面對的兒子不是異類,只是進入青春期的正常高中生啊!
雖然孩子一天天成長,可是在媽媽的心中,他們仍停留在童年天真無邪又可愛的階段。孩子的房間從堆滿恐龍、變形金剛,到整個櫃子都是動漫人物模型,我還是用一樣的方式愛著他們。孩子在學校受到傷害,陪伴他們修復受傷的心時,我在不知不覺中對他們付出了過度關心。為了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我和他們說話時小心翼翼,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和感受。只要他們的要求不過分,我能做到的都盡量去做,充當隨時接送的司機,他們想吃什麼都盡量變出來。
但是,孩子不一定能夠體諒做母親的苦心。有一次因為一件事和哥哥起了爭執,我堅持不妥協;就這樣,哥哥跟我冷戰了整整兩個月,跟我同桌吃飯時,也完全無視我的存在。剛開始當然很痛苦,但是我怎麼能容忍自己被孩子這樣對待呢?
每天下班後,我趕著去黃昏市場買菜回家做飯,在廚房裡煮飯熱個半死,孩子卻怎麼叫,也不下樓吃飯。有時叫到我都快沒力了,他們卻堅持要把手遊打完才願意下樓,讓我和妹妹餓到頭昏眼花。
後來我乾脆不叫了,煮好飯後,跟妹妹一起開動。他們要吃冷飯、上面有一層浮油的冷菜,那是他們的選擇。
幾次以後,哥哥下樓看到菜都涼了,反問我:「妳怎麼都沒叫我?」
我告訴他:「以後不會叫了,要吃熱的飯菜,請你們自己準時下樓。」
這招果然很有效,大概每天到了晚上六點二十分,兒子們就會自動出現在客廳。有時我工作很累,來不及煮飯,連續好幾天買便當給他們,自己隨便煮個麵吃,也不再抱持罪惡感。
過去,我每天早上起來做熱騰騰的早餐,想盡辦法保溫。孩子似乎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不會想到媽媽一大早就花時間準備,全身都是油煙味,多麼辛苦。
我想讓孩子知道,媽媽照顧孩子的起居和生活是出於愛,不是義務。我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準備三餐,而不是凡事親力親為,還要看孩子的臉色。
所有的關係都是互相的,當媽媽的很簡單,孩子只要有一點點回應,就會義無反顧地付出。但是當孩子不接受、任意揮霍媽媽的愛心時,做媽媽的只能含著眼淚收回。
到了這把年紀,我體悟到別把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要多留一些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寵壞了孩子,只會委屈了自己。
奉勸所有辛苦付出的媽媽們,別為了孩子而犧牲自己。請想想:當孩子長大、離開我們的身邊時,我們留給自己的還剩下什麼?
在生活中努力做自己開心的事
從妹妹小一入學後,每年秋天,我幾乎都會莫名憂鬱,很多過去的事情開始浮上心頭,不斷地折磨自己。當我情緒低落、不想說話時,就想跑到海邊,好好地大哭一場。
後來我發現是季節交替的緣故,加上基隆開始下雨,很容易讓憂鬱復發。但是這兩年完全沒有徵兆,我在生活中也努力安排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使情緒處於平穩的狀態。
遇到痛苦時,我沒有向人訴苦的習慣,因為抱怨只會讓自己更沉溺在憤怒和悲傷的情緒之中。自己的苦說給別人聽,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體會,有時甚至還會被當成茶餘飯後的笑柄。
平常我會找些喜歡的事情,把生活的空檔填滿。以前我喜歡烘焙,前年迷上了做袖珍屋模型,去年是組裝檔車模型,讓自己專注在可以讓思緒放空的嗜好中,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我很喜歡手作,家裡的櫃子幾乎放滿我各個時期著迷的手作成品。做好檔車模型以後,我拿出二十年前在奇摩上競標得到的無敵鐵金剛,剛好成為他的座騎,顏色還很搭呢!
大概是因為從小沒有什麼朋友,我習慣獨處,可以一個人不眠不休地做模型,或是製作布娃娃、蝶古巴特。這個嗜好不僅訓練了我的耐性,還能從中得到不少成就感。
去年暑假我學會騎檔車,只要天氣好,就會騎著它上班,下班後繞到外木山去看海,吹吹風,心情也頓時平靜了下來。回到家陪妹妹看球賽、寫作業,撸撸五隻可愛的貓、煮晚餐等工程師下班回家吃飯,睡覺時緊緊抱著他聊聊天、開開玩笑,似乎就能安然度過這個秋冬交替的憂鬱時節了。
一定要疼惜自己,找到能讓自己平靜、有成就感的事,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身上。
只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我們才能有力氣照顧家人。
當了媽媽以後,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忽略了自己。如果能夠學習與每一個狀態的自己相處,善待自己,就能活得輕鬆又自在。
文: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更多文章: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authorDetail/index/11548
圖:Pixabay.fancycrav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