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撐一下子!」撐出洪荒之力,也撐出堅持到底的意志力
「老師,我想再多想一下子!」大夥兒都陸續交卷,教室裡只剩一位女同學與我。她抬頭環顧四周,又望了我一眼,苦笑著說。
「我會告訴自己,再多研讀一遍。」在工作坊中,一位同學向其他人分享,當他面臨課業困境時的做法。
「你只要比別人多撐一下子,就可能比別人取得更好的成績。」一位畢業學長回來與學弟妹分享準備大考的經驗。
我們常很好奇,那些在課業學習上,比別人擁有更多意志力的學生,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
再多撐一下子、再多背一兩次、再多想一會兒、再多研讀一遍……
這讓我想到,每當我慢跑時,剛起跑沒多久就會遇到瓶頸,此刻好想停下來。我總是告訴自己:「沒關係,再多撐一下子。」就這樣,多跑了一圈,又多跑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跑完了原先設定的距離為止。
我不是天生就愛閱讀,也不是每本書都這麼精彩好看。從小,拿起一本課外讀物,總想把它全部讀完。而每當閱讀不到一半時,便開始感到無聊,有了想停下來的念頭。這時候,我會告訴自己:「再看一個章節就好!」,看完了下一個章節,再告訴自己同樣的話,最後常能讀完整本書。
任何需要意志力參與才足以達成的目標或活動,「再多撐一下子!」這句話,似乎挺管用的。我們在告訴自己的是:「別那麼快就停下來,多給自己一點機會試試看吧!」。而當真的撐過來時,就更相信自己還能做得到,便會再給自己一些機會繼續嘗試下去。
於是,就這麼堅持下來了。
—
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創始者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影響一個人是否願意去嘗試某事,或持續投入某項活動的關鍵因素。
「自我效能」指的是某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事的可能性評估。舉例而言,對於課業學習有高自我效能的學生,傾向於更主動地投入學習中,也對研讀活動更能堅持到底。原因無他,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以此而言,自我效能便是左右一個人願意去嘗試某項挑戰的「內在動機」。而根據Bandura的論點,「擁有成功經驗」是建立與提升自我效能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換句話說,自我效能常是需要從實做中獲得。當然,觀察到他人的成功經驗(替代性增強)或者重要他人言詞上的激勵,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效果。
於是,當我們對於自己是否能完成某項挑戰與任務感到不確定時,顯示此時自我效能感是不足的,若能給自己多一些機會去嘗試,結果或許會大有不同。
此時,我們告訴自己的是「再多撐一下子」,便是在哄騙自己只要多堅持一會兒就好(不會太久,也不會太多次);然而,卻因此獲得了多一些的成功經驗,在自我效能相對提升之下,我們更有意願繼續堅持下去。
—
課業學習的過程中,難免需要應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試,這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意志力的活動。而意志力就像肌肉耐力一樣,其總量是有限的,卻可以透過鍛練而增加。
鍛鍊肌耐力最好的方法是逐步且適量地增加重量訓練的份量。意志力也是一樣的,每次一點點地增加適當難度的挑戰,能夠幫助我們突破意志力的原有限制。
「再多撐一下子!」這句話是具有魔力的。它能夠幫助我們在研讀功課的過程中,願意多讀個十分鐘、多演算個幾題、多思考個幾回合,以及多反覆背誦個幾次。事情一旦有了一點點不同,便開始累積成功經驗,在成功階梯上更上一層樓。這點點滴滴的匯聚,便讓自己有了堅持到底的可能性。
有趣好玩的學習內容,以及具有價值的學習目標,固然都是吸引一個人願意持續投入學習活動中的要素。但在邁向課業精熟的過程中,一再反覆地練習與研讀總是不少不了的,這些枯燥的歷程常會消耗掉外在誘因的吸引力;此時,就得靠著「相信自己做得到」這份信念來持續支撐著自己往前走。
—
沒有用盡全力,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多大;沒有勇敢嘗試,我們也不會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在課業學習上,你用上「洪荒之力」了嗎?或許,你是不會知道的。
那麼,就時常告訴自己:「再多撐一下子」吧!
文: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 http://blog.udn.com/heng711/article
圖:Pixabay.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