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傅眾咻]
「一傅眾咻」中的「傳」即「教導」,「咻」為「喧擾」。整個意思就是當一人教誨時,眾人在旁喧擾。比喻學習受到干擾,成效不佳,或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
故事:
戰國時期宋國大臣戴不勝向孟子請教如何使宋國國君學好為國家多辦一些好事,表示欲將一位名叫薛居州的賢士推薦給宋王,大家一起努力輔佐國君。
孟子婉拒了他的好意,並對他說道:「你希望你的君王賢明嗎?我明白告訴你,如果有一楚國大臣希望他的兒子會說齊國方言,那麼是找齊國人來教他呢,還是找楚國人來教他呢?」戴不勝回答道:「請齊國人來教。」
孟子又接著說:「就是請來一個齊國人教他說齊國方言,可是如果眾多楚國人卻用楚國方言吵擾他。這樣的話,即使天天拿鞭子打他,要想讓他學好齊國方言,也不可能。但若是帶他到齊國的大街小巷住上幾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說楚國方言也不可能。你說薛居州是一個善士,讓他居住在國王的身邊。如果在國王身邊的人無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樣的善人。那麼國王和誰去做壞事呢?但如果在國王身邊的人無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樣的善人,那國王又能和誰一起去做好事呢?一個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麼樣呢?」戴不勝聽罷,不得不點頭稱是。
例句:
1.他在討論會上認真地發表意見,大家卻一味地吵鬧、杯葛,真是一傅眾咻,白費心血。
2.老師要協助學生抗拒外界誘惑,否則無論如何用心,一傅眾咻,也難有成效。
圖:Pexels.Ketut Subiyanto